琥珀糖製作指南:打造夢幻透明的日式甜點

琥珀糖是日本傳統甜點,以透明的外觀和酥脆外殼、柔軟內裡的口感著稱。其主要成分為寒天和糖,製作過程包括加熱和風乾,可創造多樣化風味和造型。在乾燥涼爽的環境,賞味期約一個月。精緻的外觀和特殊的口,是受到大家喜愛的日式小點心。

[甜點書籍推薦]-當日本主廚碰上盤飾甜點

台灣盤飾甜點專門店不多,更別說有相關的課程可以進修。因此各式各樣的「盤飾甜點」的書,總是見一本買一本,當中有一半是由日本主廚所出版,講究食材本身的原味、不會過甜過鮮豔的色彩、與自然結合的主題,今天就來介紹這四本由日本主廚們創作的盤飾甜點書籍吧!

茶葉感官品評初級-考試心得&8個小技巧分享

最近台灣喝茶的風氣越走越精緻,從手搖飲到精品茶,對於品種、風味更講究,這張「茶葉感官品評證照」,也越來越多人認識、想要考取。因此Julie就來分享考試心得和各種通關小技巧。

茶葉感官品評3/4-白綠黃青紅黑六大茶葉分類、毛茶和精緻茶製程

從採摘、萎凋、揉捻、靜置、殺菁到乾燥,是在茶園進行的「毛茶」,傳統上分為白茶、綠茶、黃茶、青茶、紅茶和黑茶,每種茶製程的流程和技術不同。後續再由茶農或茶行進行分類、挑揀、烘焙、窨花和拼配等等,做成精緻茶,賦予更多的風味或特色。例如重焙火的鐵觀音、熏入茉莉香的綠茶。

茶葉感官品評2/4-茶歷史、大小葉種以及各類茶樹品種比較

茶葉在1810年從中國傳入,隨後開始改良、大量種植,從外銷到內銷……其中又分阿薩姆、台茶8、18(紅玉)和21(紅韻)所屬的大葉種,以及四季春、台茶12(金萱)、17(白鷺)、13(翠玉)等的小葉種,不同的茶樹品種都有試製的茶、風味及產區。

茶葉感官品評1/4-課程介紹、基本味覺&茶類辨識測驗

茶改場為了推廣茶文化、茶業感官品評和產業發展,編撰了課程內容、授權給民間團體開課,之後會到茶改場進行學科和術科的考試,及格就會給與認證的課程。上課時間共4天,內容除了學科考試的項目,也著重在術科的基本味覺測試、和8種茶類辨識。

那些年,在日本煮卡士達的日子- 完整食譜、作法和失敗解析

卡士達,是大家絕對都吃過的甜點元素,是自己在家做甜點的第一道小關卡,還記得在日本做學徒,每天用銅鍋煮5公斤卡士達、拼死的攪拌的日子。這篇文章會從食譜解析、做法說明、各種應用、保存以及失敗補教,來教大家怎麼做出完美的卡士達吧!

[甜點書籍推薦] 風味聖經 The flavor bible

風味如同字彙,掌握的越多,組合出的風味就越豐富。這次推薦的「風味聖經」,對Julie而言算是甜點創作者的啟蒙書,可以把它當作是食物的字典。如果你喜歡研發、需要靈感、尋求獨特與突破的者創作,相信這本書會帶來很大的幫助。